破 局
今年以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加速推动“好材料”研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以“好房子”建设为导向,以建筑应用场景为牵引,系统推进“健康、安全、绿色、优质”的“好材料”产品供给体系、科技支持体系、应用衔接体系等系列工作,为“好房子”建设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和物质保障。
优质既是“好材料”的基本特征,又是产业转型升级必然要求。日前联合会发布的《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倡议书》,恰如一场及时雨,从产品将行业从“保合格”的底线思维,推向“创精品”的高端追求。
这场质量革命绝非简单的技术改良,而是从生产逻辑到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中国建材集团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机制,海螺集团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质量预测精准度超85%,金隅集团打造“金”字招牌的严苛标准,无不彰显领军企业以科技赋能质量管理的决心。
正如倡议书所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实时调控”取代“事后补救”的质控新模式。这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判的转变,正是行业突破“低质低价”怪圈的关键。
立 标
质量提升不能仅靠企业单兵作战,更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与产业生态的协同,打造适配“好房子”的“好材料”亦是如此。
通过《建材产品追溯体系通用要求》等标准制定,实现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追溯;借助产品使用说明书大赛,推动消费端科学用材;依托第三方机构强化认证、检测公信力,不断提升建材产品标准水平,这些“组合拳”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保障网。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标准引领并非闭门造车。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建立中国ISO标准砂质量追溯体系,国建联信认证构建绿色低碳选材基准,展现出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力量。当标准成为连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当追溯体系成为质量信用的数字化背书,建材行业正从“各自为战”走向“命运共同体”。
致 远
倡议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建材行业进入价值竞争新阶段。九牧、立邦在产品说明书中传递品牌温度,华新水泥以“全球标准+本土共生”打造跨国品牌,这些实践揭示出新时代品牌建设的深层逻辑——品牌不仅是商标与口碑,更是技术实力、质量承诺与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
倡议书强调的“三品”行动,实质是要求企业完成从“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跨越。当凤阳耀华实现高品质硼硅4.0防火玻璃稳定量产,当北新建材通过技术创新、一体化管理+区域化运营模式打造北新防水高品质品牌,越来越多的“好材料”已深深嵌入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中。这种转变,恰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当“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目标照进现实,建材行业的这场质量与品牌变革,成为应对当下挑战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材料升级和建筑需求的“双向奔赴”,才能使“好材料”适配“好房子”这一重要工程精准落地,将行业命运与人民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
来源:《中国建材》杂志 刘秀枝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