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的14项团体标准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入选率居行业协会前列。
为推广宣传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先进团体标准,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联合会团体标准更好实施应用,现组织开展入选标准的专题宣传活动。
【案例名称】反应型复合止水带
【主编单位】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标准介绍】标准规定了反应型复合止水带的分类和标记、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适用于安装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施工缝部位中埋式或背贴式反应型复合止水带。
止水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及后浇带等接缝部位的止水密封材料,主要起防渗漏、密封及减震缓冲作用,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止水效果及使用寿命。传统止水带由橡胶或金属制成,通过延长渗水路径、设置凸起结构增大阻力延缓渗漏,但因橡胶或金属与混凝土膨胀率存在差异及粘结能力不足,易在温度变化、干湿交替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形成渗水通道,遇到渗漏水汇集多或持续时间长的情况往往就会出现渗漏。
反应型复合止水带优化了传统止水带的结构形式,设计止水功能区并在该区域复合反应层,反应层通过机械嵌合力、分子间力和化学键力与基材牢固粘结。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反应层在70℃~80℃的水化热环境下软化并具有黏性,被混凝土毛细孔中的负压吸入孔内,固化后形成肌肤式粘结界面。这种结构使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紧密,提升抗剪切和抗窜水性能,有效阻断渗水通道,增强锚固性能,解决因材料收缩差异导致的渗漏问题。背贴式反应型止水带还增设排水功能区,提升排水能力,缓解渗水压力。
为了丰富止水带产品类型,对反应型复合止水带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控制和评价,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 增加反应层作为过渡材料,与混凝土肌肤式粘结,改善因材料不同造成的收缩差异,有效阻断渗水通道。
2. 新增了与水泥砂浆剪切强度、抗窜水性、耐碱性(硬度变化、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双面镀层质量四个参数,用于控制反应层与混凝土的粘结能力、抗水压力、碱性环境下材料性能保持能力和金属类产品的防锈蚀能力。
3. 提高了变形缝产品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热空气老化后拉伸强度、热空气老化后断裂伸长率的技术指标要求。其中拉伸强度指标要求较国标提高2MPa;拉断伸长率指标要求较国标提高20%;热空气老化后拉伸强度指标要求较国标提高1MPa;热空气老化后拉断伸长率指标要求较国标提高20%。
1. 通过增加反应层作为过渡材料,利用机械嵌合力、分子间力和化学键力,使止水带与混凝土形成有效粘结。这种创新的粘结方式不仅有效阻断了渗水通道,还显著提高了止水带与混凝土的锚固性能,确保止水带在复杂工况下仍能牢固嵌入结构中。
2. 针对传统止水带与混凝土收缩率不同导致的渗漏问题,优化结构设计和材料配方,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问题,为工程防水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3. 采用先进的胶粘密封技术,结合防排结合的止水理念,通过阻断渗水通道和有效排水,实现双重止水效果。这种优化的止水机理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止水性能,还确保了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各类基础工程提供了卓越的止水解决方案。
反应型复合止水带主要用于房建、隧道涵洞、输水渡槽、拦水坝、水库江河闸门、贮水池、游泳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目前,已在哈尔滨地铁、大广高速、京津城际铁路、郑州市郑东新区隧道工程、张吉怀铁路、贵南铁路、福厦铁路、赣深铁路等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1. 经济效益。根据全国地铁、商住建筑、隧道等工程的建设规模预估,在“十五五”期间,止水带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亿米,其年产值将达百亿元。随着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发展方向转化为具体的标准要求,反应型复合止水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凭借其创新的止水机理和优异的产品性能,反应型复合止水带的市场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其市场份额和应用规模会得到显著增长,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维护维修成本。
2. 社会效益。本标准为反应型复合止水带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新产品、新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降低了监管风险,保证了工程质量,减小工程渗漏水风险和人民财产损失。
3. 环境效益。反应型复合止水带通过提升工程质量,有效降低渗漏风险与后期维护维修需求,大幅减少了维护维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积极贡献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来源:CBMF标准质量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