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主动求变
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实现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建筑材料行业大会主旨报告
2024年11月14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行业大会,共同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态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主动应变求变,激活行业发展新动力,推动建材行业顺利迈向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结合刚才住建部王晖副部长、国家发展改革委霍福鹏副司长、工信部张海登副司长对建材行业发展及下一步工作提出的要求,我再谈几点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材行业要主动适应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建材行业外部市场需求深度调整、内部发展要素急需调整,导致经济运行增速下滑,迫切需要加快转型,主动创新求变,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1. 当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仍处下行态势,风险较大。统计分析表明,自2022年以来,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增速呈持续下滑态势。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看,2022年和2023年同比分别下降0.9%、0.5%,今年1-9月同比下降1.3%;从规上建材主营收入看,2022年和2023年同比分别下降4.2%、7.9%,今年1-9月同比下降12.9%;从实现利润总额看,2022年和2023年同比分别下降20.4%、21.0%,今年1-9月同比下降56.3%。在重点监测的31种建材产品中,今年1-9月有20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部分企业经营环境趋紧,建材行业企业亏损面达到33.2%。惯性下滑迹象明显,稳增长压力加大。但仍有1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技术玻璃等新兴产业,以及轻质建材、卫生陶瓷等消费型产品表现靓丽。2. 建材行业经济发展驱动力需要加快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拉动建材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建材对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依赖度为70%。2021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增长4.9%、5.1%和3.0%,今年1-9月同比增长3.4%。从房地产投资看,2021至2023年同比增长4.3%、-10.0%和-9.6%。今年1-9月同比下降10.1%,与2021年相比,累计下降26.9%。从基建投资看,2021至2023年同比增长0.4%、9.4%和5.9%,今年1-9月同比上升4.1%。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增幅持续下降,从根本上对建材行业的外部市场需求产生了冲击。粗略估算,仅房地产及基建投资波动对建材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就超过1.5万亿元。我们也要看到,建材行业增长驱动力正在调整,随着我国消费升级以及新兴市场的出现,工业消费、居民终端消费等新兴市场对建材行业拉动作用不断提升,占比已达25%。以装饰装修领域为代表的居民终端消费,近几年保持较快增长,2021至2023年同比增长11.0%、3.9%和6.4%,今年前9个月增长6.8%;光伏电池、风力叶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速。因此,具有终端产品属性的新兴产业或新的消费需求市场已成为建材行业新的发展动力,进而带动了技术玻璃、复合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但是,依靠新兴市场驱动的建材产业规模仅占25%,还不能有效弥补因传统市场需求下降所形成的下行压力。此外,国际贸易对建材行业的贡献不足5%,出口商品金额去年以来也呈下降态势,其需求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挖掘。3. 建材行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自2014年起,我国就主动将经济超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调减,明确提出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驱动力和增速的逐步深化调整,水泥、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自2014年之后都先后达到历史高位并开始下降。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9亿吨,达到历史顶点,2015年后波动下行,完全匹配宏观经济转型后的态势变化。平板玻璃、陶瓷砖产量也在2014年之后进入平台区间。如果扣除2017-2021年之间水泥行业效益大幅增长的特殊因素,实际上一直延续着低位增长。2014年以来,建材行业经济运行从以量的拓展为主开始向质的增长转换。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关键性技术指标不断提升,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建材行业经济下行问题,也要看到质量上行的进步,要综合分析判断行业运行的质量内涵。2022年以来,建材经济运行明显下滑,与自2021年下半年起开始的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整密切相关,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等系列指标经历了持续的收缩,进而影响到投资、消费、金融信贷、地方财政等诸多领域,并对水泥、建筑玻璃、商品混凝土、建筑卫生陶瓷等相关建材产业直接或间接造成冲击,水泥行业更是重灾区。因此,我们分析判断2022年以来建材行业持续下行,主要是由房地产深度调整所带来的,并非是内在的系统性、结构性、质量性下滑。从国家层面看,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未削弱且在不断增强,仍将长期服务于150多个行业,带动110多个行业,基础材料产业属性决定了建材行业仍然担当着“大国基石”的重要职责。从行业层面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市场层面看,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修复不断加强,住建部提出的“好房子”理念也将为房地产行业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在效益和质量均衡发展过程中,建材行业筑底启稳的时间,既取决于房地产趋稳及基建投资支撑强度的综合作用,更取决于建材行业强化自身、加快转型的速度与成效。4. 产能严重过剩是建材行业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内部最大根源。需求下滑导致原本就脆弱的供需平衡受到严重冲击,产能过剩问题在建材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水泥行业尤为凸显。2021年建材行业年度产能利用率统计值为69.9%,2022、2023年度分别降至67.0%、64.7%,目前已降到62.6%。而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则从2021年的79.8%,降到2023年的66.3%。今年前三季度已降到58.4%(实际情况更低),全国已有5个省市低于40%,最低的仅为33.0%。2023年全国水泥产量较2021年减少了3.4亿吨,预计2024年水泥产量将同比减少2亿吨。3年间超5亿吨,占比20%以上的产量波动,必然导致市场格局的剧烈调整,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并通过产业链传导、蔓延到相关产业,进而影响了建材行业整体效益。与2021年相比,2023年规模以上水泥企业主营营业收入减少30.9%,利润总额减少81.1%,销售利润率降低11.5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水泥行业营业收入下降19.1%,利润总额下降65.2%,销售利润率仅1.5%。产能过剩叠加市场需求调整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经济运行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成为制约水泥行业乃至建材全行业实现稳增长目标的阿喀琉斯之踵。对比美国、德国、日本世界主要经济体水泥产量从峰谷到峰底的波动周期、投资及消费规律等情况,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周期、城乡建设及消费习惯、区域发展差异、生产能力保障因素,以及投资率与消费量等相互关系,我们认为现阶段将水泥熟料实际产能控制在18亿吨以下的政策要求必须得坚决、有效执行。建材行业要利用好房地产出现止跌回稳的关键时期,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产能过剩化解工作,转变发展方式。5. 政策效应逐步发挥并开始加快筑底企稳步伐。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系统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及时出台加快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有效投资规模的稳步扩大。今年前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幅同比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宏观调控效应开始显现。房地产方面,在政策调整和优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房地产市场呈现温和复苏迹象,并有望进一步改善,水泥需求也将趋于平稳波动。综合以上分析判断,虽然明年建材市场需求不会出现明显改观,但政策效应会逐渐显现,市场情绪、竞争环境和供需关系能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有望止跌企稳,2025年度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为98.9,将比2024年回升6.7点,建材行业经济增速降幅有所收窄,主营业务收入小幅下降或基本持平。当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既是市场供需规律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反映,也是行业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的集中表现,需要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我们既要重视近期的运行质量,更要关注长远、聚焦行业自身“治本”的发展,要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通过全面绿色转型,主动应变求变,带动并形成推动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深刻认识全面绿色转型对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中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部署必将成为统领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1. 全面绿色转型,是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回顾建材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建国初期从无到有、建材工业体系构建的1.0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从小到大、以工业化规模化及计算机广泛应用为特征不断发展壮大的2.0阶段,进入21世纪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互联网应用所带来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生产方式,开始从数量到质量、以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的3.0阶段。现在正在进入致力于既强更优的4.0阶段,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全面渗透,实现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2. 全面绿色转型,是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建材行业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变、必须主动求变的关键阶段。要加快推动行业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系统化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在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3. 全面绿色转型,是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行业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在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维度上统筹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从源头和全过程中寻求系统解决方案,提升建材行业质量效益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要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以全面绿色转型的成效作为评判建材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建材行业紧紧把握世界建材发展大势和科技进步方向,围绕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优化产业格局,为建材行业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1. 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结构性转变。建材行业持续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和高端化转型,加快产业间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已初步形成各产业有序衔接、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中加工制品业占比达到63.5%;建材加工制品业与基础材料产业和采石采矿业比例上升至1.7:1;超过40%建材行业已经不再依赖于投资拉动,而是转为消费驱动和产业链驱动,通过建材各产业间形成的产业链规模已经占到市场总需求的22.9%。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平板玻璃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建筑用玻璃产量占比已历史性的降到50%以下,技术玻璃产值则达到了平板玻璃的3.4倍。建材行业正在由“原材料产业”加速转向以产业链牵引的“原材料及加工制品业”。2. 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建材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快速发展,改造提升不断加快,能效达到或优于现行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明显提升,其中,标杆水平以上水泥熟料产能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燃料结构不断优化,使用天然气、电力替代燃煤,开展分布式光电、风电应用,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实现大幅提升。以华新重庆地维、海螺济宁、蒙娜丽莎为代表的“六零工厂”科技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3. 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独特产业优势,逐步构建起了“煤炭-建材”、“化工-建材”、“电力-建材”、“城市功能-建材”等产业综合协同发展模式。建材行业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超过18亿吨;已有超过25%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装备;建材行业年余热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覆盖率已达到95%,平板玻璃在产生产线已全面配套余热利用设施。重点产业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与2020年相比,2023年建材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3%,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 4. 绿色低碳产品取得较快增长。通过组织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研发,在铁铝酸盐水泥、固碳建材产品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初略统计,目前低碳水泥所占比例已经超过2%。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健康、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绿色建材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建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纳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的建材产品已有72类。绿色建材认证企业超过5300家,认证产品突破1.2万个,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5.7%。四、扎实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为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1. 明确要求,将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工作主线。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完整的、系统的。2020年,联合会提出“宜业尚品 造福人类”行业发展目标,以“开拓、创新、绿色、共享、开放、人文”六大理念为支撑,以“十三个全面提升”为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行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明确了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并以“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研发为标志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机制。2022年正式将“六零工厂”树立为行业、企业新价值取向和具象化绿色低碳发展目标。2023年,联合会提出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并确立“创新能力更强大、发展模式更绿色、产业结构更合理、产业布局更完整、技术装备更先进、生产管理更高效、质量品种更优化、服务体系更健全”等八大体系特征,以此作为行业、企业践行“宜业尚品 造福人类”的具体方向。“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在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维度上统筹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从有益于提升质量效益、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衡量,这也应该是衡量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唯一不二的标准。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要遵循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的工作原则,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按照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对相关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2025年的近期目标,以及2030年、2035年远期目标。其中,2025年有些目标实现难度很大,有的已经实现,但大家都要认真对待。2030年、2035年更多的是方向性指引,将会逐步细化。到2025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水泥行业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水泥熟料实际产能控制在18 亿吨。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18%,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占比依次达到30%、20%、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水泥熟料原料替代率达到2.5%,低碳水泥产量占比超过2%。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泥窑使用替代燃料技术生产线比例达到30%,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消费比例力争达到10%。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行业天然气利用比例超过50%。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水泥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材行业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达到18 亿吨。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消费及居民终端收占比超过50%,产业链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显著下降。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所占比例显著增长,整体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原料替代率显著提高,低碳水泥产量占比大幅增加。用能结构更加优化,水泥行业替代燃料消费比例达到20%,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100%。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建材产品收入超过4000亿元。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双控制度初步建立,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开始转向碳中和。2. 结构调整,全力解决水泥产能过剩全局性矛盾。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影响水泥行业平稳运行关键因素,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整体效益。近年来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国平均停窑时间已经超过160天/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局部地区产能超低水平发挥,不仅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同时对资产保值增值、员工收入及就业稳定等方面造成影响。新修订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已于近日发布并实施,纠正了单纯用水泥窑径核定产能所造成的批复产能与实际产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偏差问题,并有效保障了置换指标核定的规范性、一致性,实现了与项目备案、能评、环评等环节衔接,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遏制项目超批复产能建设的现象,维护产业政策的严肃性。为防范已投产生产线超批复产能生产,或在补足批复产能与实际产能差额时可能带来的低效产能通过置换再次进入市场的风险,需要强化对《办法》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管。要强化对水泥熟料的总量控制,划定红线。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建立评估监督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能源碳排放工作要求,将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 亿吨,全国水泥熟料生产线合计批复产能、实际产能不得超过总量。要落实好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管理机制。结合各地公示发布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并逐步解决超批复产能建设问题。3. 循环经济,着力推动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具有显著的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固废超过110亿吨,其中,工业固废超过40亿吨,农业固废超过50亿吨,建筑固废超过20亿吨,生活垃圾约为4亿吨,危险废物约为1亿吨。此外,还有历年堆存的工业固废超600亿吨。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重要的社会循环经济结点行业和“城市净化器。利用建材工业具有高温煅烧工艺的窑炉能够无害化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城市垃圾,以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优势已成为国际主流处置模式。例如,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医疗垃圾等危险废弃物也具有明显优势,在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已得到应用。目前,已有350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可燃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装备。建材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但仍有较大潜力。一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资源化程度不高。在18亿吨建材用大宗固废中,大部分还是用于填料或初级原料,梯级或附加值利用的产品化占比还不高。建材行业是物料消耗最大的工业部门,年用物料量超过150亿吨,但废弃物的替代率只有10%,还有巨大的空间;二是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将承担起“净化器”作用。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已发文,选择100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试点。全国已建成的350条协同处置水泥窑中,有相当部分分布上述城市。但与全国4个直辖市、333个地级行政区、2844个县级行政区相比,与“零化石能源工厂”、 “零一次资源工厂”目标相比,可挖掘空间巨大。三是建筑废弃物处置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北京为例,仅有43.8%的建筑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处置。因此,无论是量还是质,建材行业资源化综合利用还有巨大的空间,真正融入国家、社会大循环,深度发挥行业环保属性还任重道远。我们要围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品化,充分挖掘建材行业消纳固废的潜力和优势,在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4. 降低能耗,着手推动建材行业能源结构转型。着力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是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为建材行业碳排放总量及能耗总量下降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我们要将工作重点从以提升能效为主,转变为提升能效、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两方面着手,着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取得更大成效,工作重点转向推动碳中和。一是全力做好建材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提升,确保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2025年底前,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优于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重分别要达到30%、20%、30%,劣于基准水平产能全部退出。从目前看,这些行业部分生产线还没有达到基准水平,标杆水平比例目标也没有实现。特别是随着对水泥行业超产能发挥情况的重视,水泥能效水平也有出现反弹的可能性,而玻璃行业标杆水平比重目标完成难度很大。我们已经在水泥、玻璃、陶瓷、玻纤等行业组织确立一批“试点企业”,希望试点企业强化技术验证工作总结,加快技改工作进度,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联合会将做好跟踪服务,做好典型企业、典型技术和碳减排技术指南的推广应用,并在耐火材料等行业布局新的试点和技术指南编制实施。二是着手推动建材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依据保障条件,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陶瓷等重点产业天然气、清洁煤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纳太阳能、风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要将加大替代燃料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支持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推动替代燃料预处理、促进上游产业链配套、形成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5. 优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建材产业链不长、韧性不够,工业消费及居民终端消费领域占比及服务能力不高是影响建材经济运行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要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一是推动产业链的构建拓展提升。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建材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发展,努力适应建材行业消费型转变的形势变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材产品向智能化、功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通过增加附加值提升价值量;水泥等建材传统产业应加快向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业转型,拓展业务空间,改变单一价格竞争的格局;多元化产品制造企业应加快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品生产销售向方案提供商方向转变;鼓励和引导建材企业向产业链模式转型,占据生存发展的制高点。二是积极推动矿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及产业链搭建。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非金属矿及制品产值比例仅占建材行业的10%,要加强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梯级利用能力,支持企业及产品向产业链后端、高端提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形成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推动“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工作。“好房子”是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需要“好材料”的支撑。我们要围绕“好房子”,着力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材,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隔音防水、安全耐久、轻质美观、健康环保等性能。6. 积极应对,努力营造有利于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环境。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标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部署,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一是推进落实碳排放双控机制。继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展碳排放双控先行先试工作之后,国家层面碳排放双控机制正式启动。我们要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在建材重点产业试点实施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形成更符合扶优汰劣的行业调控机制、产能退出机制和全面绿色转型机制。二是要积极争取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推动建立“谁排废谁付费、谁利用谁收益”的原则,建立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机制,防止废弃物综合利用越多付费越多的情形反复出现。积极争取支持固体废弃物利用的优惠政策,争取将更多固体废弃物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争取建立环境保护税转移支付给真正承担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产企业,争取支持建材生产企业能够从事废弃物回收业务,探索“反向开票”等新模式。同志们,在国家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系列组合政策下,建材行业已经呈现出回稳向好的迹象。我们看到,在市场波动的冲击洗礼下,全行业始终保持了坚定的信心,主动求变,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成就,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建材人的新贡献!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